2015年制冷剂价格走势分析(5.12 - 5.18):制冷剂价格稳中有升
在化工市场的复杂版图中,制冷剂价格动态始终牵动着众多行业的神经。近期,制冷剂市场呈现出价格稳中有升的显著态势,吸引了广泛关注。据最新数据,在本周(5.12 - 5.18),制冷剂价格维持在高位水平。其中,制冷剂 R22 市场均价达到 36000 元 / 吨,制冷剂 R32 市场均价为 50000 元 / 吨,较上周上涨 2.04%;制冷剂 R125 市场均价 45500 元 / 吨,较上周上涨 1.11%;制冷剂 R134a 市场均价 48000 元 / 吨,较上周上涨 1.05%;R142b 市场均价 27000 元 / 吨,价格较上周持平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以来,制冷剂价格上涨趋势明显,与去年同期相比,价格大幅上行。
制冷剂价格稳中有升的背后,有着诸多驱动因素。从政策层面来看,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对我国制冷剂生产配额有着严格规定。2025 年,二代制冷剂(如 R22)的配额较 2020 年削减 67.5%,这使得供给显著减少。而三代制冷剂(如 R32、R134a)在配额基线期结束后,于 2024 年进入配额冻结期,企业产能受到严格限制,供给刚性约束增强。同时,全球对高污染制冷剂的淘汰进程加速,环保政策趋严。例如,R22 因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而被逐步禁用,市场逐渐转向环保型三代制冷剂(如 R410a、R32)。但新产品的产能扩张面临政策审批和技术壁垒等难题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矛盾。
在原材料方面,萤石作为制冷剂生产的关键原料,其供应状况对制冷剂价格影响重大。受矿山安全整治、环保政策及开采难度增加等因素影响,国内萤石供应持续偏紧。2024 年南方萤石开工率不足,持货商惜售,导致萤石价格大幅上涨,这直接推高了制冷剂的生产成本。萤石加工为氢氟酸后用于制冷剂生产,氢氟酸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。2024 年氢氟碳化物(HFCs)配额分配方案实施后,原材料采购成本压力愈发明显。
需求端同样为制冷剂价格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。2024 年,国内空调排产同比显著增长,家用空调排产达 23187 万台,同比增长 8.12%。叠加海外高温天气和补库需求,制冷剂的消耗量大幅提升。冷链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对制冷剂需求起到了拉动作用。据预计,2025 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增至 8686 亿元,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对制冷剂的需求。此外,二代制冷剂(如 R22)虽逐步退出新设备市场,但存量空调的维修需求仍然存在,维持了其价格韧性。
行业格局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制冷剂价格。配额政策促使行业整合,头部企业通过收购和配额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,议价能力增强。以 2025 年 R32 生产配额为例,其集中于少数企业,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。同时,2024 年三代制冷剂库存消耗殆尽,而 2025 年新增配额有限,市场进入紧平衡状态,企业提价动力充足。海外市场方面,因环保政策收紧,如欧盟逐步淘汰高 GWP 制冷剂,转向中国采购三代制冷剂。2024 年 R32 出口量同比增长 14.69%,外贸价格与内销价差快速收敛,推动国内价格进一步上行。国内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提振了空调消费,叠加地产周期回暖预期,强化了市场对制冷剂长期需求的乐观预期。
制冷剂价格的上涨对相关行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。对于制冷设备制造企业而言,成本压力显著增加。铜作为制冷设备的核心材料,2025 年价格高位运行,如 LME 铜价达 9070 美元 / 吨,间接推高了空调生产成本,企业可能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或进行技术改进来降低成本。而对于制冷剂生产企业来说,虽然成本也有所上升,但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压力,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增强。同时,价格上涨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开发更环保、高效的制冷剂产品。对于下游应用行业,如空调、冷链物流等,运营成本有所上升,可能会对其市场拓展和利润空间产生一定影响。
展望未来,随着配额政策持续收紧和环保转型深化,制冷剂价格或将在高位波动中维持长期景气。行业头部企业凭借其在配额、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,有望进一步受益。但同时,价格的高位波动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,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合理应对价格变化带来的挑战。
欢迎评论,8人围观